December 4, 2024
1.職稱:講座教授
Title: Chair Professor
2.學歷:美國奧克拉荷馬大學博士
Education: PhD, University of Oklahoma
3. 專長:航空與機械工程
Expertise: Aerospace and Mechanical Engineering
4. 研究領域:流體力學、空氣動力學、燃燒
Research Field: Fluid Mech., Aerodynamics, Combustion
5. 研究項目舉例:
(1) 基礎研究:
[噴流]、[燃燒噴流]、[鈍體尾流]、[旋轉流]、[燃燒旋轉流]、[混合層]、[邊界層]、[管流]、[吸氣]、[流動引致結構物振動]…的流體力學與燃燒氣動力學。
(2) 應用研究:
[機翼、飛行體、建築物氣動力設計]、[流動控制技術]、[燃燒器設計、燃燒增強技術、模擬與測試]、[管流診斷與整流技術]、[機車引擎]、[心臟血管流動與控制]、[雷射熱流場診斷技術]、[電子設備散熱]、[風機設計、模擬與測試]、[風洞設計]、[水洞設計]、[拖拉式水槽設計]、[壓力/流率/流速/溫度量測與校準技術]、[流速、流量、壓力量測設備與儀器發展]、[流場視覺化技術]…。【近乎零洩漏/低耗電量之高效率之通風科技】,例如:整體通風;局部通風;吹氣與吸氣管道設計;暖通空調氣流分配技術;推挽式氣簾技術;創新型氣罩、化學排氣櫃、桌上型排氣櫃、生物安全櫃、爆炒辣椒聞不到氣味之家庭與餐廳廚房排油煙機、大體解剖檯、藥品儲藏櫃…設計。
6. 任教課程:流體力學、紊流理論與應用、燃燒學、通風科技與應用、內燃機、高等熱流實驗、數值分析、流體力學實驗、熱工實驗。
7. 關鍵績效指標(KPI) :(Aug. 1992 - Nov. 2024)
(a) Output
專業書籍 (冊) |
期刊論文 (篇) |
專利 (件) |
2 (1) 工業通風--原理與實務 第三版,ISBN 978-986-98806-1-9,2022年5月。 (2) 廠房與建築物整體(全面)通風技術。第一版,ISBN 978-986-98806-2-6,2023年3月。 |
161 |
140 發明:51 新型:87 設計: 2 (佔專利數目比例 = 100/140 = 71%) |
(b) Outcome
產學計畫 |
科技部計畫 |
技術移轉/專利授權 |
|
總件數 |
103 |
60 |
31 |
總金額 |
約 1億8仟7百16萬元 |
約 6仟9百15萬元 |
約 5仟6百50萬元 (未計入衍生利益金) |
註 |
(1)三項項金額共約:3億1仟2百81萬元。 |
(c) Awards
<1> International
(1) Stanford University (2024):World’s Top 2% Scientists—Lifetime Scientific Influence Ranking 1960-2023 (史丹佛大學:全球前2%頂尖科學家—終身科學影響力排行榜1960-2023)。
(2) Stanford University (2023):World’s Top 2% Scientists—Lifetime Scientific Influence Ranking 1960-2022 (史丹佛大學:全球前2%頂尖科學家—終身科學影響力排行榜1960-2022)。
<2> Domestic
國科會(科技部) |
教育部 |
經濟部 |
|
1 |
傑出特約研究員 [條件:獲2次特約研究員者,經遴選產生] |
國家講座 [條件:獲學術獎者,可提申請,經審查產生] |
國家發明創作獎--發明金牌獎 [條件:開放個人申請,經審查產生。分為: (1)發明獎(需有發明專利與實品、實績)。 (2)創作獎(需有新型專利)] |
2 |
特約研究員(共2次) [條件:獲3次(舊制)或2次(新制)傑出研究獎者,可提申請,經審查產生] |
國家產學大師獎 [條件:開放個人申請,經審查產生] |
|
3 |
傑出研究獎(共3次) [條件:開放個人申請,經審查產生] |
學術獎 [條件:開放個人申請,經審查產生] |
|
註 |
(1)以上為國科會(科技部)、教育部、經濟部 之高階獎項。 |
8. 獲獎與榮譽:
(a)個人獲獎/榮譽
(1) Stanford University (2024):World’s Top 2% Scientists—Lifetime Scientific Influence Ranking 1960-2023 (全球前2%頂尖科學家—終身科學影響力排行榜1960-2023)。
(2) Stanford University (2023):World’s Top 2% Scientists—Lifetime Scientific Influence Ranking 1960-2022 (全球前2%頂尖科學家—終身科學影響力排行榜1960-2022)。
(3) 科技部(2021):109年度傑出特約研究員獎Merit MOST Research Fellow。
(4) 教育部(2019):第一屆國家產學大師獎。
(5) 科技部(2017 – 2020):特約研究員。
(6) ICETAS國際研討會(2017):最佳論文獎。
(7) VENT國際研討會(2015):最佳論文獎。
(8) 科技部(2014、2011、1999):傑出研究獎(3次)。
(9) 國際工業博覽會(2013):創新獎銀牌。
(10)國立台灣科技大學(2013):教師產學合作傑出獎。
(11)經濟部(2012):國家發明創作獎—發明獎金牌。
(12)中國工程師學會(2012):工程論文獎。
(13)教育部(2011):全國績優商品化成果獎。
(14)台北國際發明展(2011):金牌獎。
(15)Journal of Mechanics(2009):最佳論文獎第一名。
(16)國科會(2008-2011):傑出學者研究計畫(註:該年國科會取消「傑出研究獎」,改以「傑出學者研究計劃」取代。之後於「科技部補助特約研究人員從事特約研究計畫作業要點」第十一條規定:「曾執行一次三年期傑出學者研究計畫者,視同執行一次特約研究計畫」)。
(17)國立台灣科技大學(2006):傑出研究獎。
(18)Journal of Mechanics(2005):最佳論文獎第一名。
(19)中國工程師學會(2003):傑出工程教授獎。
(20)衛生協會期刊(2001):最佳工程論文獎。
(21)教育部(2001):產學合作獎第一名。
(22)財團法人台慶文教基金會(2001):工程科技獎。
(23)中國工程師學會(2000):詹天佑論文獎章。
(24)SAE Taiwan Chapter(美國汽車工程協會台灣分會):全國超級省油車大賽冠軍(1997);成績破紀錄297 km/L gasoline,比1996冠軍超出約100 km/L gasoline。
(25)國立臺灣工業技術學院(1995):教學績優教師獎。
(26)中華民國燃燒學會(1994):燃燒科技圖片競賽第二名。
(27)中華民國燃燒學會(1994):燃燒科技圖片競賽佳作。
(b)指導學生獲獎
(1) 博士Sudharson Murugan(2020):CTCI 基金會科技獎學金15萬元
(2) 博士Dickson Bwana(2018):CTCI 基金會科技獎學金15萬元
(3) 碩士林冠旭 (2015):中國機械工程師學會優秀青年工程師獎
(4) 碩士黃志偉 (2015):SAE台灣分會工業技術創新獎
(5) 碩士林冠旭 (2009):三陽工業卓越創新獎金牌獎
(6) 碩士蔡育霖 (2007):上銀科技機械碩士論文獎特別獎
(7) 碩士黃志偉 (2003):國科會碩士論文獎
(8) 碩士謝閔凱 (1999):中國機械工程學會碩士論文獎第一名
(9) 碩士閻順昌 (1998):中國機械工程學會碩士論文獎佳作
(10)博士林志隆 (1997):中國機械工程學會博士論文獎佳作
(11)碩士李鍇等 (1997):中華民國自動車協會(SAE)全國超級省油車大賽冠軍;每公升汽油跑297公里
(12)碩士王孝民 (1995):中國機械工程學會碩士論文獎第一名
9. 研究實驗室:熱流實驗室(T3-B01);(02)2733-3141 ext. 7815
10. 研究室:E1-459;(02)2737-6488
11. E-mail address:rfhuang@mail.ntust.edu.tw
12.研究成果:(點選以下項目可瀏覽研究成果)
(2) 研究面向Research Topics & Performance Examples
13.個人網站:(點選以下網址可進入雲端個人網站)